一区二区福利导航在线 一场绝妙的防火宣传“小心火烛!”或沿街鸣锣呐喊,或书写在店铺住户墙上,这是一种古代常用的防火宣传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但是,除此以外我国古代也还有一些其他令人喜闻乐见的防火宣传形式。譬如,据<明代轶闻》(林慧如编中华书局1919年印行)记载,明代北京城里就有一个擅长口技的艺人,他所表演的防火宣传节目曾使群众“以为妙绝"。 在一个众人饮酒用饭的大厅里,设一屏障,这位口技艺人坐在屏障里。厅堂上,众宾环坐。片刻后,屏障中抚尺连击两下,调堂寂然无声,口技表演开始了。宾客们首先听到的是深巷大吠声,然后又听到丁妇人叫.酬丈夫、小儿吃奶哭叫、大儿醒来撒尿等声音。后来,“妇人拍儿声,口中鸣鸣声,几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夹比大儿声,溺瓶中声,涡桶中声,一齐凑发”.继而又出现了大人小儿相继上床入睡声、鼾声和妇人在梦中发出的吹嗽声..... 突然,“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百人大呼,千百儿哭,千百犬吠。崩倒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加百千求教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堂上的听众们耳闻其声,如临其境,于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欲先走”。亦有人,跃跃欲试,争相奔赴火场。正在这时,“忽然抚尺一声,群响昨绝。撤屏示之,一人、一來、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客恍然大悟,恢訇了常态,方知自己确实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这位明代的民间艺人,以艺术的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把火灾的危害以及应该注意防火的思想深深地液输到了群众的脑海里,寓防火教育内容于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之中,这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防火宣传工作应该说不无启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