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目前中国消防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1.当前消防器材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对城市消防设施投入逐年加大,消防法规的建立健全以及全民消防意识的增强,使社会对消防器材由被动需求逐渐转向主动需求。业内人士估计,未来5年,我国消防器材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年产值增长到350亿元~405亿元。消防器材的发展,既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目前已有消防器材生产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数近100万人,年均产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竞争刺激了优胜劣汰 中国加人WTO,由于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消防器材将大量进人国内市场,特别是市场开放,统一规则后,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消防器材已从前期的数量、品种、性能竞争发展到今天的价格竞争,今后质量、服务、品牌的竞争将日益明显。当然,竞争刺囘激了优胜劣汰的进程,必将加速我国的消防器材结构、企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改造和调整,进一步促进我国消防器材及其市场的快速发展。 1.2加快消防器材行业的改革步伐 2001年11月,公囘安部取消了消防器材的登记备案制度,部分消防器材实行型式认可制度。之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公布取消消防器材生产、定点销囘售、维修以及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资质等一系列行政审批,这些措施的出台,加快了消防器材行业的改革步伐,消防器材行业的监管逐步走向制度囘化和规范化。 2我国消防器材行业存在的问题 2.1质量意识差,管理薄弱 据统计,在全国近3000家的消防器材生产企业,近万家消防施工企业中,真正有实力,能形成企业集团化、产品多元化的并不多。全国的生产企业约八成属于私营,在这些私营企业中,多数属“家族化”生产,其特点是:投资少、人员少、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 2.2企业产品单一 由于生产企业资本私有化,因而企业对生产投资慎之又慎。加之缺乏融资渠道,资金投人不足,设备工艺陈旧,不搞技术创新,不搞市场调查,步人后尘。结果是,一方面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技术支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众多消防器材生产企业没有**的原因。 2.3企业人才短缺,缺乏科技创新 由于消防器材生产企业的“家族化”,导致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同时,企业缺乏科研投人,不讲技术创新,虽然产品更新速度很快,但仍属于仿制生产,没有自己的知识技术产权。以重庆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的消防器材生产企业管理者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00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是由“非知识型”的企业家担任。而聘用的又多是廉价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就匆忙上岗。因此,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4企业市场竞争白热化 我国目前消防器材市场上市场透明度不够,无序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优质产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反而在某些地方受到冷落;另一方面,非法销囘售,假冒伪劣消防器材在某些地方还有一定的市场;再一方面,竞争的双方为抢占市场相互杀价,相互攻击,甚至相互举报,市场无序竞争的结果是“优不胜,劣不汰”。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全国消防器材的发展,严重损害了企业的自身利益。 2.5企业服务水平差 1996年,重庆市在进行建筑物消防设施专项检查时,发现能正常运行的消防设施占3000,而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仅为29绒,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到去年,重庆市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合格率才提高到60写,尽管如此,仍有40纬的建筑工程花巨资投人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投人使用,致使火灾隐患处于失控状态。2003年1至6月,重庆消防总队验收的300个工程中,一次性验收合格的仅86个,占28纬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产品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所致。如天津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报警设备,在南坪聚丰大厦安装不到两年,长期不能正常运行;福天大厦2001年3月投人运行后,至年底火警误报和故障误报就达1960次,死机30多次,最多一天误报达62次;高新区隆鑫摩托车配件市场安装的火灾报警系统后也一直不能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服务意识差。同时,生产企业与安装企业、生产企业与代囘理商相互推卸责任也是造成服务不周的重要原因。 3消防器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消防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消防器材行业有了极好的发展机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企业必须向产品多元化、企业集团化、生产集约化、市场扩大化的方向发展。 3.1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产品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法》中明确规定了消防器材质量责任的承担主体是该产品的生产者、销囘售者。提高产品质量,消防器材的生产者、销囘售者必须加强产品质量意识,这既是提高质量工作的基础又是关键所在。 3.2应对WTO准则,尽快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体囘系 2001年9月17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在日内瓦获得通过,中国踏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引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WTO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断削弱了关税壁垒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软壁垒”—技术壁垒的出现,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维持技术壁垒的主要基础是质量与标准体囘系。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标准已经达到80%以上,日本有25种质量与标准认证体囘系,欧囘共囘体内部有9种统一认证体囘系。这说明,未来的国际贸易是质量加品牌的竞争。国内的行业管理部门也应该研究适合中国消防行业的技术壁垒,这是世贸组织允许的,也是国际惯例。 3.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竞争的和按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的经济。谁**掌握了***的科学技术,使之不断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谁的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赢得了用户,谁就能在经济发展中掌握优先权、主动权和决定权,谁就能以最少、**的劳动力用费获取更多的利润,进而取得竞争的胜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消防器材企业,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间题十分突出。因此,消防器材企业只有建立起以自己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囘系,拥有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优于他人的科技产品,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存发展主动权,才能成为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 3.4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企业结构优化与否,是关系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否实现的前提。要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以科技投人为主线,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科技拥有能力。要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兼并、收囘购、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鼓励和欢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其他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集团介人消防器材生产领域,按照做大、做优、做强的要求,选择开发方向,实施重点突破,促进消防器材行业的集约化规模生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新标准,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找准位置,不断创新,形成一批高档次、高技术、高质量的名优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行业格局。 3.5改进和加强消防器材监督管理模式 根据国际同行的通行作法和我国消防器材的特点,依据国囘务囘院《关于“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的精神,公囘安消防机构应加强培育发展评价体囘系和行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对消防行业协调管理的作用。同时,逐步实现消防器材监管工作的重点向使用领域转移,尤其是要加强对建筑工程内消防器材的质量监管,重点把握建筑审核、施工现场检查、工程验收“三关”。随着消防器材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的取消,消防监督机构的监管职能改革后,一方面仍应对流通领域消防器材实行定期抽检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建筑使用领域消防器材的监督抽检力度,特别是对重点消防工程和隐蔽消防工程。通过消防监督和施工监理机构的双重监管,控制不合格产品的生存环境。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假冒伪劣消防器材的打击力度。对生产、销囘售不合格消防器材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依照《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和经济责任,同时,对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的,除责令限期整改外,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追究订货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我国的消防器材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要落后,不创新就要被市场淘汰的准则,开创消防器材新市场,拓展消防器材新天地。 上一篇家庭火灾为何死亡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