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消防无人机应用还需探索和规范近年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救援队伍中逐渐普及,为应急救援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支撑,有效提升了响应速度和侦囘查效率,降低了消防员安全风险。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应急救援形势,消防无人机应用需要更加深人的探索研究和更加规范的标准机制,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应急救援任务需要。 无人机行业发展概况 无人机主要是通过无线电遥控实现自动移动、通过自备程序控制实现相关操作的“飞行器,涉及结构设计、机体材料、飞行控制、无线通信遇控、无线图像回传等关键技术。我国无人机企业高达200余家,但能自主研发产品、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到10家。目前在应急救援领域,消防无人机主婴用于以下场景: 高空侦囘查。消防员在灾害现场开展侦察、搜救时,随时可能面临爆炸、坍塌、毒害、腐蚀等危险。通过无人机图传功能,可以安全高效地开展灾情高空侦囘查;通过热成像镜头,可以进行全局测温、发现火源、搜救人员;通过毒气侦检模块,可以发现毒性气体。在江苏靖江“4.22"暴炸事故处置中,消防救援力量应用无人机从高空跟踪监控处置全程,辅助监控火势,为事故处置提供了全局、直观的指挥决策视角。 辅助救援。通过无人机喊话、系留照明功能模块,可以引导人员.逃生疏散,在夜间处置救援过程中提供照明保障;通过抛投功能模块,可以快速地将自救装备投放给被困人员。2018年8月21日,江苏连云港新沭河一渔船卡在河道中央,消防员应用无人机抛投救生物资,营救了被因人员。 模型制作。通过无人机采集数据,配合一键全最拍照功能、二维合成、三维建模软件,可以制作高空全最照片、二维正摄影像图、三维实景模型。今年江苏响水“3.21"暴炸处置过程中,消防救援队伍通过拍摄合成4700余张高清照片,建立了灾害现场和暴炸中心大坑的三维模型。基层消防站也依托建模软件,智能跑图,制作辖区内重点单位三维模型,常态化开展单位“六熟悉”工作。 应急通信。系留式无人机可以挂载基站设备,长时间悬停救灾现场,解决灾害现场信号拥塞、通信自点问题,广泛应用于通信运营商的应急保障工作。在2016年江苏盐城阜宁龙卷风、山东寿光增援行动中,现场公网拥塞.通信效果差,消防救援队伍通过挂载通信中继基站、无线天线,从高空拓展通信覆盖范围、补自信号缺失区域。 灾场勘验。灾害现场环境危险,人员进入风险大、大型设备进场难,无人机可以悬挂侦检设备,从高空配合开展现场勘查和火调工作。在江苏响水爆炸处置过程中,消防救授队伍通过制作实景模型,在模型上及时测量爆炸大坑的直径、胞体高度、抽排水线路的长度,计算出核心区域的面积,同时利用无人机悬挂铅坠沉人大坑水中,估测了煤炸大坑的深度,期间应用无人机配合拍摄了图片、视频800余份,采集提供危化品数据、现场图片、音视颛达5000,为事故调查提供了大量资料和现场数据。 江苏消防无人机应用现状 目前,江苏省消防救授队伍共有72台消防无人机登记在册,包括六旋翼无人机15台,四旋翼无人机57台,均为电动无人机。总队配备高倍变焦锦头,热成像锦头、抛投模块、商空喊话模块。毒气侦检模块、三维建模相机,能够拍摄可见光、热成像照片视频。15分钟内制作高空全最照片,3小时内制作建筑三维模型。金省共有⑥4名飞手登记在册,包括3名机长,56名驾驶员,5名尚未持证。 江苏在消防无人机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消防行业定制化程度不高。应总救援应用场录复杂多变,但消防应用无人机大部分都是消费级无人机,在机体抵抗恶劣环境性能上比较欠缺,续航时间不长,塑題存在反射自区,侦检模块不够精准,夜视效果不好,智能化程度不高。有关消防无人机的调研不足,尚未出台建设、配备、测试等相关标准规范,制约了无人机在消防行业的应用。二是研发应用专业化能力不足。 创新研发能力比较薄弱,缺少专业技术支持。飞手队伍总体比较薄弱,基层人员装备应用热情不高,有些单位人员。岗位。装备脱节。持证飞手一段时间不触碰装备,飞行技术容易生疏,加之缺乏配套的飞行保险保障,各单位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不会飞。不敢飞,不园飞”问题。三是飞行管控规范化水平不高。为有效杜绝无人机“黑飞。扰航.伤入”等事件,国家对无人机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无人机統-管理方法,缺少妥善存放维护措施,在应急救极现场也缺乏统一调度机制,面对禁飞管理也没有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缺乏无人机反制设备应用经验,影响了无人机出动效率和应急效能。 规范无人机应用与发展 各級消防救授队伍都委客观冷静思考消防无人机发展的问题,科学回答什么样的无人机才能真正满足消防救援需求,建立务实高效的消防无人机研发应用体囘系。 抓好消防无人机应,用顶层设计。当前消防改革转隶总体完成,各项规章制度正在逐步调整完善。要将消防无人机建设应用纳人新时期消防工作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应急救授行业无人机准人标准和发展规划。要科学制定消防无人机建设应用规范、标准和配套措施,健全研发。配备、应用。管理等工作机制。要结合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根掘八大类灾害处置场景,制定相应配备标准和操法规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消防无人机规范化管理。每个消防中队至少配备一台小型无人机。通过连按图传设备将航柏图像实时回传总、支队指挥中心,具备执行全最照片拍摄、二维建模、三维建模数据采集等体查任务能力;支队至少配备一台小型无人机。台六旋翼无人机及三维建模软件配备变焦镜头、热成像镜头、空中抛投、喊话照明等挂敢模块,具备三维建楔、实时二维建機及一键全景照片拍摄功能。明确管理使用无人机的责任部门,选取具备驾驶资质的专人负费维护和操作。结合交接班开展每日试飞,与无人机厂家建立定期保养机制,做好电池充放电和保湿招施,避免战时电量不足眼电池温度过低导致无法起飞。提前做好禁飞区域解禁工作,每个城市至少解禁2架无人机,确保随时“拉得出。飞得了”。无人机采购建设项目均要提前上报总队备率,陷止“面囘子囘工囘程"和重复建设。开服无人机装备,飞手普查,建立无人机装备及飞手档案。装备损坏、无法执行飞行任务时,婴立即向总、支队信通部「]报备;在训练或实战中发生堅毁等情况需报废时,应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时报批、补充。严格执行部局《关于加强无人机装备管理训练使用的通知》《无人机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明确装备操作注意事项和紧急避险措直,起飞前做好安全检查,起飞、降落时划定安全警戒区域,设立观察员,尽量在远离人群的场地操作飞行。所有在用无人机必须购囘买机损险、三责险,操作人员要配备遮阳帽、防护墨镜、半指保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加强与当地空管、治安部门]沟通联系,明确禁飞区范围,确保消防用无人机合法合规、安全飞行。 扎实开展消防无人机操作常态化训练。每个消防中队至少培养1名持证飞手,支队全勤指挥部至少培养2名持证飞手,研究推出应急救援专业飞手课程。各级飞手要配合本单位做好“六熟悉”工作,制作辖区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全景照片、二维正摄影像和三维模型,承担高空侦囘查任务。要注意跟踪指导飞手复训、续评工作,保证飞手飞行时间,提升飞控能力和保障水平。 组建师资骨千队伍,组织无人机操作轮训,每周至少组织操作手开展两次日常训练,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重点开展无人机装备性能和基础理论学习、飞行前检查训练、基础飞行训练、地面站功能训练、实时图传训练以及高空喊话、定点抛投、全景照片制作、二维建模等挂载模块操作训练。 各级指挥员和应急信通保障人员也应掌握无人机基本性能和操作程序。立足辖区特点,针对普通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建筑、石油化工设施等不同场所,白天、夜间、有风、雨雪等不同环境,与灭火救援、应急通信相结合,每月开展一次无人机实战演练。需注意的是,严禁在超出无人机性能指标范围的极端恶劣天气下开展飞行训练。 深入推进消防无人机装备实战化应用。3个中队以上出动的灾情行动和演练活动,至少调派一主一备2架无人机随警出动,到场后纳人现场最高指挥部无人机航拍调度中心,实现统--调度,利用无线传输设备将无人机航拍图像实时传输至图像综合管理平台,制作灾害点上空全景照片、现场二维模型。启动与无人机厂家的联动机制,调派专业飞手及专业级长航时无人机,执行侦察测绘任务,确保无人机高空侦囘查、测量测绘及辅助救援工作贯穿灭火救援全过程。在重大消防安保行动前,通过无人机拍摄全景照片和二维模型,建立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实景档案。 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科学应用丰富的功能挂载。运用热成像功能配合开展人员搜救,运用建模功能配合预案修订和战评总结,运用抛投功能营救被困人员,运用二维地图制作功能,测量计算受囘灾区域面积等数据,标绘受囘灾点和救援力量部署,辅助各级指战员指挥决策。运用三维建模制作功能,构建灾害现场三维空间场景,标绘隐患风险点,综合测算灾害体量,为分析灾情成因、研判处置对策提供数据支撑。按照“每战必评”原则,总结讲评无人机实战应用经验教训,分析不同灾害类型、气候环境下突出问题,探索固化实战应用战法。注重资料留存和成果转化,建立无人机应用战例库,常态化开展分析研判,辅助提升工作质效。 鼓励支持消防无人机创新研发。学习公囘安、交通、电力等部门无人机建设应用先进经验,主动对接空军运管、航空协会等专业部门,与运营商、社会专业航拍团队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加强学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日常航拍活动,积累飞行经验,探索由装备采购向服务合作模式转变,解决"飞手不够、操作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依托无人机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研发能力,针对重点问题,组织集中攻坚,探索应用激光镜头增加航拍夜视效果,通过系留式无人机挂载应急通信中继设备实现灾害现场通信补盲,通过小型无人机进行大空间建筑内部侦囘查,通过挂载储压超细干粉灭火装置、高压液体灭火装置扑灭高层建筑室内火灾,通过挂载高效灭火剂扑灭高层建筑外墙火灾。 建设无人机平台,在平台卫星影像图,上无缝叠加航拍图像和实时影像,通过建立电脑集群增加三维建模运算效率,江苏省所有无人机点位信息、实时图像及航拍数据全部传人平台进行存储、建模、展示,并对接实战指挥平台,建立统一、安全、高效的消防无人机应用管理体囘系。(作者系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 |